
商代中期青銅器的製作特點
作者:更新時間:2018-12-17 14:04:50瀏覽次數:
一、所謂商代中期是指仲丁之後至盤庚遷殷之前,相稱於(yu) 公元前15世紀中葉一13世紀。仲丁之後,諸弟爭(zheng) 位,朝政淩亂(luan) ,加之未能發明跟斷定這一時代的首都,所以這一時代青銅器的麵孔不很顯明。
重要的考古材料有:河北槁城台西村遺跡下層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青銅器,北京平穀劉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,安徽阜南跟胖西地域出土的青銅器。在豫西的靈寶東(dong) 橋也有出土。
二、特色
1、容器品種比商代早期有所增添,如新出壺、瓿、杯等,盤的數目增添。
2、器壁顯明增厚,所以有相稱一局部器口已不加厚卷邊。外型宏偉(wei) ,如阜南出的龍虎尊等。
3、器形方麵的變更。如方鼎的鼎身由正方趨勢長方;圜底器的呈現,如橢圓形爵;斝、爵上的雙柱增高;扁足圓鼎數目增添;錐足鈍化,向柱足開展。
4、紋飾進一步繁化。本來粗暴的線條變得較細而麋集,不少由帶狀散布變為(wei) 通體(ti) 裝潢。乃至圈足上也有斑紋。而且由立體(ti) 線刻到采取較多浮雕裝潢,發生極強的藝術後果。寫(xie) 實性增強,作為(wei) 主紋的貪吃紋更為(wei) 龐雜,鼻、眼、角的描繪清楚,森嚴(yan) 凶惡,有一種奧秘氛圍。有的在兩(liang) 旁設置小植物。
5、因為(wei) 未見大的器物,所以銘文未幾,也是族氏徽記之類。
6、鼎、鬲等兩(liang) 耳三足器,其兩(liang) 耳與(yu) 三足對稱,即一耳與(yu) 一足不在統一垂直線上。由四點設置式過渡到五點設置式。器物更顯穩固。器物澆鑄時芯範懸封的方式尚未完整處理,所以罕見中空的鼎足與(yu) 器腹相通。
觀看本文的網友還看了: